应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席振峰教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讲学,欢迎感兴趣的师生参加。
报 告 人: 席振峰 教授
报告题目: 碳-硅键的催化活化与应用:合成硅杂环
报告时间: 2013年4月19日(星期五)下午16:00
报告地点: 兰州大学第二化学楼101报告厅
席振峰教授简介
1963年4月出生,1983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8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配位化学所、郑州大学和河南化学所(导师:金斗满研究员);1996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导师:Tamotsu Takahashi教授)。曾先后在河南化学研究所、日本北海道大学触媒化学研究中心学习和工作(博士生、博士后、助理教授)。1998年4月从日本回国到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工作,任副教授;1999年7月任教授,同年12月任博士生导师。 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9年入选教育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000年获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2001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有机化学长江计划特聘教授; 2005年作为学术带头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基金;获2003-2004年度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2004年中国化学会首届“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2005年“中国礼来科技贡献奖”、2007年“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一等奖”等。
2002年4月至2006年5月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院长;现任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共同主任、中国科学院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科学通报》副主编,国际学术期刊Applied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Wiley) 副主编,Synlett/Synthesis, Tetrahedron/Tetrahedron Letters, Chem. Lett., Asian J. Org. Chem. 及多个国内学术期刊的编委。席振峰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金属有机化合物研究高选择性有机合成新反应、新方法,深入研究活性金属有机中间体和反应机理。提出并坚持“协同效应”以及“基于活性中间体和机理研究的合成化学”科学研究理念,在双金属有机合成试剂、金属有机杂环试剂、以及过渡金属催化活化惰性化学键的化学研究方面开展工作。
碳-硅键的催化活化与应用:合成硅杂环
席振峰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北京100871
E-mail: zfxi@pku.edu.cn
研究室主页:http://www.chem.pku.edu.cn/xizf/revised/
许多化合物中含有三烷基硅取代基,如SiMe3。因此,烷基Si-C(sp3) 键和silyl C(sp3)-H键都是常见的化学键。实现过渡金属催化的选择性切断该类化学键,从化学反应机理研究和合成应用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当碳杂环中的一个或多个碳原子被硅原子取代后,生成的硅杂环将具有不同的性质。例如,噻咯(硅杂环戊二烯)被认为在有机共轭材料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硅杂环的合成方法很少,其性质研究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实现过渡金属催化的选择性切断烷基Si-C(sp3) 键和silyl C(sp3)-H键也可以建立高效构建含硅杂环的新方法。
本研究小组开展了双锂试剂以及活性金属杂环试剂促进的碳-硅键切断反应与应用研究[1,2]。近年来,我们开展了过渡金属催化的切断烷基Si-C(sp3) 键和silyl C(sp3)-H键研究,以建立构建含硅杂环的新方法[3,4,5]。配体是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核心之一。设计、合成具有独特结构和特色的配体是本研究室长期以来的工作目标之一。我们利用自己发展的方法,合成了一类分子内含有多取代环戊二烯(双烯)以及磷原子的新型膦-双烯配体。此类配体与钯结合,可以催化活化碳-氮键[6]。本次汇报将交流以上有关工作进展。
有关文献:
[1] Z. Xi, Acc. Chem. Res. 2010, 43, 1342.
[2] W.-X. Zhang, S. Zhang, Z. Xi, Acc. Chem. Res. 2011, 44, 541.
[3] (a) Y. Liang, S. Zhang, Z. Xi, J. Am. Chem. Soc. 2011, 133, 9204. (b) Y.
Liang, W. Geng, J. Wei, Z. Xi, Angew. Chem. Int. Ed. 2012, 51, 1934.
[4] Y. Liang, W. Geng, J. Wei, Z. Xi, Org. Biomol. Chem. 2012, 10, 1537.
[5] For a review on roles of bases in transition-metal catalyzed organic reactions,
see: K. Ouyang, Z. Xi, Acta Chim. Sinica. 2013, 71, 13.
[6] W. Geng, W.-X. Zhang, W. Hao, Z. Xi, J. Am. Chem. Soc. 2012, 134, 20230.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3-4-16
Copyrights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陇ICP备10000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