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igeranic acids A & B是Sheshadri团队1965年从喜马拉雅地衣Lobaria retigera 中分离得到的trans-hydrindane三奎烷骨架结构的二倍半萜(图 1),其结构含有8个手性中心,包含3个为全碳季碳中心(2个为连续的桥头季碳中心)。前期Corey(1985)、Paquette(1987)、Hudlicky(1989) 和Wender(1990)四个课题组报道了其全合成。2023年我们团队和浙江大学丁寒锋团队同时报道了Retigeranic acid A的全合成。
图 1. Retigeranic acids A & B的结构
合成简介
图 2. 采用的关键合成策略
为完成(–)-Retigeranic acid A的合成,作者拟采用Pt催化的5-exo-dig Conia-ene环化构筑C-10位季碳,实现D/E环合成;通过Prins环化从线性前体出发构筑trans-hydrindane骨架,实现A/B环合成;通过 Fe(Ⅲ) 催化Baldwin-disfavored 5-endo-trig 氢原子转移 (HAT)自由基环化构筑C环,完成 (–)-Retigeranic acid A骨架合成;最后引入C-22羧基实现 (–)-Retigeranic acid A的不对称合成(图 2)。
(–)-Retigeranic acid A的合成可从化合物9开始,烷基化得到13, Krapcho脱羧生成化合物8a和8b,8a的差向可实现8b的高效合成,经Wittig反应合成烯醚7,通过PtCl2催化的5-exo-dig Conia-ene环化得到醛5,此过程可实现D环和C-10位季碳中心的构筑(图 3)。
图 3. Retigeranic acid的合成策略
trans-Hydrindane的构筑一直是合成的难点和挑战,为完成 (–)-Retigeranic acid A的合成,作者期望从线性前体11出发,通过底物诱导的Prins环化实现连续两个立体中心和一个C-C键构筑,经过实验条件的筛选和优化,在AlCl3, K2CO3催化体系下实现化合物10的合成,经还原和溴代一锅完成化合物14的合成。随后的烷基化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在一系列碱性条件下底物10发生了Grob碎裂化和氧烷基化,最终筛选反应条件,发现CeCl3做为添加剂可顺利得到α-烷基化产物,同时加入PhNTf2即可完成三氟甲磺酸酯6的合成。
化合物5和化合物6通过NHK偶联,DMP氧化得到化合物4。随后,作者尝试MHAT介导的Baldwin-disfavored 5-exo-trig 环化反应构筑C环和相邻的连续季碳中心,经条件筛选,仅得到C-2位差向异构体15a/b。为阐明15a/b生成的机理,作者对自由基中间体Int-3、Int-15、15a/b和3的几何构象进行DFT计算分析(图 4),发现Int-15的能量比Int-3低1.5 kcal/mol,表明此过程极难生成构型正确的化合物3。
图 4. 对15a/b生成的DFT计算推测
因此后期C-2位立体中心调整是合成(–)-Retigeranic acid A的关键,化合物15消除两个手性 (C-2和C-12)得到酮16,炔基锂加成、消除及Au(PPh3)OTf催化水合生成酮17。最终烯醚化,O3切断得到α-羟基酮,经过Pb(OAc)4氧化切断合成羧酸18。参考Paul Wender的工作(Tetrahedron Lett. 1990, 31, 2517)利用Pd/C催化氢化,获得了(–)-Retigeranic acid A及其异构体1a, 20a/b (1:0.7:1.7)。作者发现异构体1a, 20a和20b分别在Pd/C催化氢化条件下,可再次得到1, 1a和20a/b混合物(图 5),推测其转化经历TS-1/TS-2的π-烯丙基钯历程,最终作者通过异构体的循环差向提高了Retigeranic acid A的合成收率。
图 5. 化合物18和1a,20a和20b的氢化过程推测
作者通过汇聚策略,从手性源底物出发完成(–)-Retigeranic acid A的合成,相关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基金和中央高校基金的支持,成果发表于J. Am. Chem. Soc.(doi.org/10.1021/jacs.3c04850)。硕士研究生姚维东为论文第一作者,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学院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
全文连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3c04850
Copyrights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陇ICP备10000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