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清
朱子清(1900—1989),有机化学家、教育家。
1900年10月17日,生于安徽省桐城县。1926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取得理科学士学位,后任东南大学理学院助教。1929年朱子清抱着“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良好愿望远涉重洋,前往美国伊利诺大学研究院求学。1933年他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由伊利诺大学研究院化学系主任亚当斯(R·Adams)推荐,赴德国明兴大学从名师维兰德(H·Wieland)继续进行有机化学研究。1934年转赴奥地利格拉兹大学,在微量化学的首创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普雷格尔(Fritz Pregl )建立的实验室学习微量分析。
1935年朱子清学成回国后,立即投入研究和教学工作,历任南京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上海)研究员并代理所长、国立暨南大学(上海)化学系主任,并兼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同济大学教授。在此期间,朱子清除了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外,在马钱子碱、钩吻生物碱、贝母生物碱的研究方面也做了突出的贡献,主要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并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55年9月至1989年3月任兰州大学教授,甘肃省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理事,《化学学报》编委。1956年受聘为《四面体》(Tetrahedron)荣誉编辑;1978年—1982年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20届理事会理事。1978—1988年任兰州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兼天然产物有机化学研究室主任。
朱子清一生从事天然有机化学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了聚焦于生物碱研究,他先后获取了雪莲等植物的萜类成分,并研究了皂苷类化合物,对西北药用植物、沙生植物的多个科属的数十个品种的成分开展系列研究,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得到了许多重要成果,为开发和利用我国西北地区的天然资源、发展有机化学理论、促进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植物化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有机化学领域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在《美国化学会志》、德国《来比锡化学年报》、《中国科学》、《化学学报》、《科学通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国内外近20种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在国内外有机化学界享有盛誉。特别是关于贝母生物碱的研究,在当时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朱子清先生不仅是一位成果卓著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诲人不倦的教育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并为之倾注了自己的毕生心血。他教学态度认真,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强调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教育的重要性,主讲过有机化学、有机分析、生物碱化学等课程。他反对照本宣科,讲课从不拿讲稿;他一再宣称给学生讲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启发学生的思维,传导学术思想。他极善于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路。他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中、高级专业人才,他们中的不少优秀者,如今已是国内外知名的教授、研究员,成为一些重要的科学研究机构或高等院校的中坚力量。
文中内容节选自以下链接:
https://news.lzu.edu.cn/c/201501/33469.html?from=groupmessage
https://news.lzu.edu.cn/c/201904/55063.html